作者归档:商标专家

商标在不正当竞争中充当的角色

现在每个行业都有竞争,没有竞争的行业基本是没有了,这个本身没有什么太多值得关注的,但是不正当的竞争,却使竞争变了味了,在不正当的竞争中,商标往往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,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商标方面保护好自己,不要被竞争对手占了空子。

在不正当竞争中,假冒别人的商标,或者傍大牌子,这些都是屡见不鲜的了,所以在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有多次提到商标的事情,比如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,损害竞争对手:(一)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;这种情形,被列为不正当竞争的第一款,其法律责任是很大的。其中下面的条款就是这个法律的责任。

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,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,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、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,伪造产地,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》的规定处罚。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、包装、装潢,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、包装、装潢,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,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,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,没收违法所得,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;情节严重的,可以吊销营业执照;销售伪劣商品,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那么作为厂家,作为生产商,一方面是要加强自己的品牌保护,这样有了自己的牌子,不是更好吗。另外,也要关注一下市场,时时留意有没有人仿自己的品牌。

2015胡润品牌榜谁的商标排第一

2015胡润品牌榜已经发布了,这里的品牌排行榜,用专业术语讲,就是商标的价值排行,排行榜上的品牌,都是受国家商标法保护的商标,

但是品牌不完全是商标,商标是品牌的必要条件,一个品牌,如果没有商标,不能成为品牌。但不是充分条件,也就是说,只有商标,还不能成为品牌,品牌还有其它很多的因素,比如广告,销售额等等,这些决定了商标能不能成为品牌。

《2015胡润品牌榜》报告,公布了200个最具价值中国品牌,其中非国有品牌101个,国有品牌99个,榜单显示腾讯蝉联第一,淘宝超越工商银行、中移动、百度,跃居第二。在“2015最具价值中国品牌”中,腾讯以2770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“最具价值中国品牌”;阿里巴巴旗下品牌淘宝今年以2660亿元的品牌价值超越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移动及百度跃居品牌榜第二位。

在这次的排行中,QQ品牌下面有2000多个商标记录,而阿里巴巴,在中国商标网的记录上,这个品牌下面也有2000多条记录,那么这些企业主要在哪里呢,下面的这个表可以说明这些。

2015胡润品牌榜》企业总部排名

总部 数量(比去年增减) 地区最具价值品牌前3
1 – 北京 57(-4) 中国移动、百度、中国工商银行
2 – 广东 38(-1) 腾讯、中国平安、招商银行
3 – 上海 27(-1) 中华、中国交通银行、太平洋保险
4 – 浙江 19(+2) 淘宝、天猫、支付宝※
5 ↑ 江苏 8(+1) 洋河、苏宁、南京
6 ↓ 福建 7 兴业银行、安踏、永辉
7 – 山东 6 海尔、青岛啤酒、东阿阿胶
8 ↑ 云南 5 玉溪、云烟、红塔山
9 ↓ 四川 4(-2) 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长虹
10 – 河北 3 长城汽车、梅花、露露
10 ↑ 河南 3(+2) 双汇、三全※、宇通※
10 – 湖北 3 黄鹤楼、东风、九州通
10 – 内蒙古 3 伊利、蒙牛、小肥羊
14 ↓ 安徽 2(-1) 黄山、古井贡
14 ↑ 贵州 2(+1) 茅台、老干妈※
14 ↑ 湖南 2 芙蓉王、白沙
14 ↑ 江西 2(+2) 江铃※、仁和※
14 ↓ 重庆 2(-1) 长安、金科
19 ↓ 海南 1 海南航空
19 ↓ 黑龙江 1 哈尔滨
19 ↓ 吉林 1 修正
19 ↑ 辽宁 1(+1) 辉山※
19 ↓ 山西 1 汾酒
19 ↓ 天津 1 天狮
19 ↑ 西藏 1(+1) 奇正※

↑表示对比去年排名上升,↓表示对比去年排名下降,-表示对比去年排名不变。

\"111"

这些品牌主要集中在北广上等地,这些地方的商标一直是很发达的。象广东的商标持有量就是吉林的10多倍。

商标能保护商品吗

商标的原始作用是用来区分商品的,比如王老五采摘了人参,想要出售,同时李三也有人参要出售,这时,王老五与李三为了区分自己的人参,一般是会做一个标识的,这就是商标的原始作用,但是现在随着发展,商标的保护功能是越来越强了。

这个演化可以这样理解,比如王老五的人参卖的好,质量好,这个时候,大家买王老五的人参,都知道王老五做了一个A标记,李三呢,人参的质量不是很好,这个时候,李三也有可能把自己的人参,做上一个A标记,这样,李三的销量就会增加不少,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A标识就是王老五的好人参。

那么,这里,王老五能不能制止李三的做法呢,让李三停止使用自己的A标识,这就要看王老五把A注册成商标没有,如果注册成了商标,这个时候,王老五是可以强制要求李三停止使用A标识的,如果没有的话,那就真没办法。

这就是商标的保护功能,有了商标,自己不仅有了牌子,而且别人也不能随意用你的商标了。

品牌月饼为什么贵

明天就是中秋了,国人都有吃月饼的传统,今天笔者有空到糕点店转了一圈,发现月饼的差价真的大啊,散装的有的只要2元,还有1元的,而礼品盒装至少也要150,平均一个要10多元呢,还有更贵的就不说了。

同样是一块月饼,为什么差价这么大呢,里面有什么秘密呢,仔细看了一下,发现贵的都是有商标,有品牌的月饼。还有一点,就是虽然贵,可是买的人也不少,比要散装的还要多。那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。

首先说明了,现在大家购物,那怕是月饼,消费者还是看重商标的,没商标的,就要便宜很多,并且销量还不一定好,那么这里有什么更深的原因吗?我想无非是有商标,大家吃起来可能放心,因为目前注册一个商标,至少也要一年,并且这个过程,是比较严格的,所以大家可能心里觉的有保障,不象一些三无产品,到时如果有问题,找谁呢?

很多企业家,或者公司,真的想做产品的话,在商标上肯定是要用心的,没有牌子,消费者不信任,我想这就是品牌月饼与散装月饼的最大区别吧!

商标注册费用下调

现在是万众创业,很多大学生都要自己开公司了,可是要做好公司,没有一个牌子还真不行,而牌子,就是我们说的商标。在过去,注册一个商标商标局要收1000元,后来商标局一个收取800元的官方费用,那么,最新的消息,《降低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》第二项写道:

二、工商部门
受理商标注册费,由现行的 800 元(限定本类 10 个商品。
10 个以上商品,每超过 1 个商品,每个商品加收 80 元),降为
600 元(限定本类 10 个商品。10 个以上商品,每超过 1 个商品,
每个商品加收 60 元)。

看来很快,商标注册的官费就会降低到600元一件了,通知上说是自今年10月15日起实施,到时注册一个商标就只要600元了,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个好事情,毕竟钱不多,又可以保护自己的品牌,比做其它的这个认证那个认证可强多了。因为其它的认证,可不象商标一样,专门有一个商标法管理喔!

商标注册的价格降了,但是其它的还是没变,注册一个商标,目前还要一年多时间,这个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,所以,如果要急着用的话,还是得走商标转让!

没商标的商品能放心使用吗?

在日常生活中,商品是随处可见,但是商品与商品还是有区别是的,比如在大超市买的东西,上面一般都有商标,而在一些小商店里买的东西,可能就没有商标了,那么这里有什么区别呢,没商标,难道就不能用了吗。

首先要说明,商标只与商品有关,而与商品的销售场地是没关系的,比如一种电脑,在网上买的是这个品牌,如果在线下,也应该是这个品牌。就是一件商品,只要定下了商标,那么,不管在什么地方,都是不能随意更改的,如果随意更改,比如一个普通的建材,你随意改成品牌的话,就可能会涉及到商标侵权的。

商品本身是可以没有商标的,在中国商标注册是遵循自愿原则的,没有商标,商品也是可以销售的,当然,这个得排队药品与烟草,药品与烟草是强制性的。其它商品,没有商标,从理论上讲,是没有问题的,但是,有些大的超市,你商品没有商标,人家可能不会让你的商品进场,网上也是这样,京东,天猫等等,如果没商标,现在是进不去的。

消费者,买一件商品,很多时候,是看牌子的,如果没有商标,消费者可能会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!

大数据中的商标

随着大数据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东西,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挖掘了,象商标就是其中一例,一个商标,是不是与其它的商标近似,在以前,都是靠商标局的人工审核,当然现在商标局也还是人工审核,商标局的人工自由裁量权还是有的,说白了,就是商标局觉的这个商标是近似就是近似,说不是就不是,但是有一点,商标局是官方的,出了问题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但是一些企业,如果把商标搞错了,可能会牵扯到很多利益,所以很多大公司,对商标的分辨还是很必要的,比如阿里,京东这些公司,如果上面随意放别人的侵权商标的话,那么就会造成侵权,而这些公司又不会象商标局一样有自由裁量权,所以这些企业必须重视平台上的商品的商标。

最近阿里推出“大数据+大众评审”,就是通过大数据识别商标真伪的一个举措,

“大数据建立起一套山寨预警模型之后,会将抓取到的商标(商品)输送给大众评审团,每个商标(商品)需要800至1000名评审员参与在线评审。评审员们对‘是否会产生购物混淆’做出回答后,天猫品控团队对会带来购物混淆的商标(商品)做出不通过处理,涉嫌山寨商标的天猫旗舰店将不再续签。”阿里内部人士表示。

山寨商品一直是网络交易中让消费者和品牌方反感的现象。这种“傍大牌”行为不仅会造成消费者对商品的混淆,还有可能构成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。但在实践中,如何判断对消费者是否构成混淆非常困难,因为这是一种主观判断,很难证明。

尤其在随着网络的发展,大数据识别山寨商品必然成为一种很常规的做法,所以大家手中有一个自己的品牌还是很必要的。

企业战略转型中的商标变更

企业往往不是固定的,现在企业转型的也不少,比如过去有做餐饮的,结果转型去做互联网了,也有原来做制造业的,结果搞起了地产,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,并且现在很多集团公司,旗下的业务更是五花八门,基本是各种都有。

企业改变商标往往是由于商业策略发生变化。如滴滴这次改变就是出于平台化转变需要,过去图标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。实际上,从去年开始,滴滴已经出现转型平台的苗头,8月,滴滴正式对外推出了专车业务。

同样的情况也曾出现在滴滴的美国竞争者Uber身上。成立于2009年的Uber过去的商标是红色大U并配上“UberCab”(Uber出租)的字体。在2011年,伴随Uber全球化战略推行,其将商标更改为黑底银色U,并且用Uber替代原来的UberCab。因为将出租称为Cab是美语用法,并不符合其全球化的趋势。

反过来讲,如果企业战略变更中,不注重商标的话,很多事情也不好办,如2010年,李宁公布其品牌重塑计划,对商标和标语都做了改变,并为了吸引“90后”拍摄了新的宣传片,但其忽略了原来“80后”顾客群体,最后新品牌落地计划让其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
其实,如果要拓展业务的话,可以保持原有的商标,再注册新的商标,因为一个公司理论上是可以注册无限个商标的。还可以用不同的等级商标策略,反正,商标不是一句话讲的完的。